9月30日,省公安廳副廳長劉福軍應邀參加吉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就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工作情況接受了專訪。
訪談內容如下:
主持人:各位網民朋友,大家好!去年8月以來,吉林省公安廳堅持把“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作為創新社會治理、優化公共服務、提升工作能力、振興吉林振興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傾力打造吉林公安便民服務知名品牌。今天,我們邀請到省公安廳劉福軍副廳長來到網絡訪談直播間,就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工作情況與廣大網民朋友進行在線訪談。您好,劉廳長!
劉福軍:主持人好,各位網民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想請問一下劉廳長,吉林省公安廳建設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的背景是什么?
劉福軍: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吉林省促進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密集下發,吉林省公安廳黨委認真總結反思吉林公安工作,把運用互聯網思維加強和改進公安工作作為著力點。我們深切感受到,一是在互聯網與各領域不斷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網絡化、信息數字化、交互實時化變成人們普遍的生活方式,使用計算機、手機全天候在線已經成為大多數百姓生活常態。人民群眾更加盼望公安機關提供更多更好的在線服務,減少舟車勞頓之苦、排隊等候之煩。二是在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的執法環境下,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既關注辦事結果是否得以實現,又關注辦事過程是否公平公正,既要求服務有“速度”,又要求服務有“溫度”,既要求有知情權、參與權,也要求有表達權和監督權。三是在大開放、大流動的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多處于東奔西走狀態,對異地辦事、“8小時”之外辦事的需求不斷增多,隨時隨地辦理業務的愿望更加強烈。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認為,只有運用互聯網思維,全面整合網上網下服務資源,實現一體化、透明化服務管理,才能真正破解服務難題,補齊服務短板,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服務的向往。據此,啟動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建設。
主持人: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于2016年4月6日正式上線運行,到現在已有近半年時間了,目前平臺運行狀況如何?
劉福軍:截至目前,平臺上線運行已達177天,整體運行情況良好。平臺訪問量已突破4900萬人次,近兩個月以來,日均訪問量達到40萬人次,注冊用戶603萬人,實名注冊認證476萬人,實名注冊人數占全省總人口的17.91%。受理審批、咨詢業務249萬件,及時辦結率達99.98%,群眾滿意率達99.95%。實踐證明,平臺的上線運行,不僅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也展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主持人:從您提供的數據看,目前已有超過600萬人在使用這個平臺,那么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有哪些功能和特色。
劉福軍: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集網上咨詢、網上辦事、網上管理、網上互動、網上監督、網上支付等功能于一體,充分展現了“一大平臺全網貫通、三級聯動全警應用、五大載體全面支撐、六個中心全時運行、服務事項打包上網”的特色。“一大平臺、全網貫通”,就是將原來分布在9個警種的單獨服務平臺整合到一個“大平臺”,將全省2000多個公安窗口整合為一個“網上服務大廳”,相關數據全網貫通共享,公安機關服務資源高度融合,群眾辦事“e網打盡”。“三級聯動、全警應用”,就是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包括公安派出所全警上線應用,既徹底打破了層級、業務和空間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警務成本。“五大載體、全面支撐”,就是通過有效運用門戶網站、手機APP客戶端、微信、短信、微博五種使用方式,徹底打通了銀聯、支付寶、微信支付系統,違章繳費、證照繳費全部網上實現,讓群眾隨時隨地感受到“指尖”上服務的便利。“六個中心、全時運行”,就是平臺設置辦事中心、查詢中心、咨詢中心、投訴中心、個人中心、幫助中心,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網上服務。其中,查詢中心提供事項進度查詢、執法公開查詢、機動車違法查詢、駕駛證記分查詢等服務;在咨詢中心,只要群眾對公安機關管轄事項有疑問,都可以在此提問。“服務事項、打包上網”,就是將全省公安機關所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能夠形成互動、可以網上公開的15類392項業務整體“打包”上網,提供“一站式”服務。
主持人:剛才您為我們介紹了平臺整體功能和特色,您能不能為我們具體介紹幾個群眾常用的功能?
劉福軍:我給網友們舉兩個例子就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比如說辦理港澳通行證簽注業務,以前在外省工作的我省戶籍人口,每次申請港澳通行證簽注業務都要回來辦,僅機票一項至少要花費上千元,現在直接登陸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幾分鐘就能辦完,申請EMS速遞辦理,足不出戶就能解決問題。再比如以前繳納交通違章罰款就得到交警窗口排隊等候,現在直接在網上就能繳納罰款,節省了時間也避免了群眾往返奔波。除此之外,平臺的重名查詢、駕駛證記分查詢等功能應用量也非常大,咨詢中心每天咨詢量由上線初期的300件增長至目前每天700件。
主持人:據我了解,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功能不僅有審批服務,還有很多其他功能,請劉廳長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劉福軍:是的,比如通過平臺“線索舉報”欄目,群眾可以使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對非現場、非緊急情況下的案件線索進行舉報,并且未來我們將制定案件線索舉報獎勵辦法,對于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破獲案件的,將按照一定標準對群眾進行獎勵,讓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社會治安防控的參與者。平臺“執法公開”欄目向控告人、被害人或者其家屬等特定對象公開辦案單位名稱、聯系方式及辦案民警信息等內容,特定對象通過公安機關推送的案件查詢碼,按需查詢刑事案件立案偵查、移送審查起訴、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種類、期限以及行政案件辦理狀態,促進公安機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平臺“投訴中心”設有“12389投訴中心”、網上信訪等欄目,群眾可以在此對公安機關及民警違法違紀問題進行檢舉、控告,也可以對其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平臺“幫助中心”設有防范知識欄目,在這里群眾可以了解安全防范的小常識。可以說,平臺在打擊防范和執法監督方面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網友(13596871345)提問:我是鎮賚縣嘎什根鄉那林新村的村民,8月31日在當地村委會注冊了“互聯網+公安”平臺,但是和很多村民一樣,雖然知道這個平臺很方便,但是不知道具體么使用。公安部門能否做一下宣傳或者集體培訓一下?
劉福軍:您好,您已注冊了這個平臺,可以到平臺“幫助中心”了解具體操作方法。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直接在“咨詢中心”進行咨詢,我們有民警給您專業解答。近期,白城公安機關也會根據您反應的情況,針對鎮賚縣的村屯,有重點地宣傳平臺功能,請您積極參與,謝謝!
主持人:從剛才這位網友的提問,我也想到現在也有一些農村或邊遠地區上網并不是特別的方便,那么我們是如何讓這些地方的群眾更好地通過網上辦事呢。
劉福軍:針對上網不便的地區及群體,目前我省一些地方已經采取進社區、進村屯的方式,通過建設服務站、招募志愿者等方式,為這些群眾提供上網設備和操作指導,省公安廳已經將這些地區先進經驗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推廣。同時,近期我們還聯合省教育廳下發了關于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宣傳工作進校園的通知,針對學生群體數量大、網上辦事需求大的特點,發動廣大學生注冊應用并輻射每一個家庭。
網友提問:能否給網站添加一個注冊用戶自己發布信息功能,非公安機關管轄的案事件可以由在線民警或者其他注冊用戶協助解決問題。這樣能夠更好地讓警民都融入到這個“互聯網+公安”平臺,發揮更大的作用。
劉福軍:首先感謝這位網友的熱心建議。目前,我們平臺的“咨詢中心”板塊就基本可以實現這個功能,群眾對公安業務有什么疑問,都可以在此咨詢,民警在線解答。群眾可以自主選擇咨詢內容是否公開,如選擇“公開”,那么其他用戶可在咨詢中心頁面上看到他的咨詢和公安機關的解答。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對“咨詢中心”功能進行完善,逐步拓展平臺服務領域,也歡迎您持續關注,多提寶貴意見。
主持人:目前我省有很多人口在外省就學就業,他們能通過這個平臺辦事嗎?
劉福軍:平臺上線后,我們針對在外省學習工作的吉林人很多,對網上辦理出入境、戶政、交警等業務需求強烈的實際,積極探索,克服困難,商請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共同解決了外省手機號碼注冊問題,現在在省外的吉林人也可以通過平臺申請辦理業務了。
主持人:劉廳長,您能不能介紹一下平臺上線以來給公安機關和吉林百姓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劉福軍:我想可以用“四個提升,四個減少”概括平臺上線后取得的初步成效。一是辦事效率顯著提升,排隊等候明顯減少。平臺392項審批服務項目中,有180項能夠全流程辦理,群眾通過郵政快遞,實現“足不出戶在家辦”。有212項可以一站式辦理,網上預約、材料預審后,實現“網上預審一次辦”。有219項支持24小時在線預約,辦事大廳專設互聯網預約窗口,實現“提前預約優先辦”。申請出入境證件由原來的120余項窗口專業填表壓縮至10個網上簡單問答,實現“智能填表輕松辦”。實踐證明,將過去需要到實體窗口由民警完成的事項分解到網上由群眾自主完成,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有效緩解了大廳人滿為患問題。二是咨詢量顯著提升,群眾往返奔波明顯減少。過去,群眾辦事往往求問無門,正常辦事也要找人打聽,現在,通過平臺“咨詢中心”鼠標一點,即可享受民警“一對一、鍵對鍵”的服務,做到“群眾有問逐一答復”。通過電腦、手機APP、微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咨詢,民警工作日2小時內在線解答,做到“隨時提問及時答復”。群眾網上提交的問題,均由各警種專人負責回答,做到“疑難問題專業答復”。對咨詢答復內容、格式、用語等做出統一規定,做到“網上提問規范答復”。群眾對于不能辦、怎么辦、到哪辦清楚明了,有效避免了多次往返奔波。三是群眾滿意率顯著提升,“四難”問題明顯減少。一些民警從上線初期不適應網上辦事到現在積極主動地服務群眾,事前電話提醒,事后跟蹤回訪,以熱情服務獲得了百姓贊譽;辦事項目全公開、辦事過程全留痕、辦事質效全監督,實現網上辦事人人平等、公平公正,以陽光服務贏得了百姓人心。通過“非接觸式”網上服務,冷硬橫推沒有空間,吃拿卡要沒有市場,“四難”問題明顯減少,群眾辦事不再求人,警務生態正在悄悄發生著“微改變”。四是警務效能顯著提升,警務資源浪費明顯減少。通過電子監察系統,上級公安機關能夠查看任意一個辦件情況,實時監督、動態監管、點對點糾正,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扁平化管理;通過網上預約功能的普及應用,各地公安機關根據預約地點和人數動態調整警力配置,窗口苦樂不均、警力浪費問題明顯減少。平臺建設項目啟動后,其他立項未建、在建的11個網上服務信息化項目全部納入“一大平臺”中統籌推進,節省資金5000余萬元。我們深深感到,通過互聯網創新結果與公安工作深度融合,推動了警力資源全面釋放、警務成本全面降低、警務效能全面提升。
主持人:劉廳長,全國其他省市也開通了類似的便民服務平臺,從全國范圍看,我們的平臺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呢?
劉福軍:據我所知,全國其它省市公安機關開通的便民服務平臺各有特色,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但從全國范圍看,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是全國公安機關上線項目最全、整合業務警種最多、輻射公安機關最廣、支付手段最便利、服務渠道最暢通的平臺。
主持人:劉廳長,通過您的介紹,確實感受到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給群眾帶來的一系列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服務,讓廣大百姓真正體會到了公安機關心系百姓、服務民生的為民情懷。那么,我們對下一步工作有哪些考慮呢?
劉福軍:下一步,我們將著眼群眾滿意抓好平臺運行管理,立足群眾受益抓好平臺普及應用,順應群眾需求抓好平臺深化建設,在確保平臺穩定運行的基礎上,我們將把工作重心從上線初期的宣傳推廣逐步向提升服務質效和完善平臺功能進行調整。一是擴大手機端功能開發和應用。針對手機端應用更便捷、群眾使用需求大的實際,把手機端功能開發應用作為平臺建設的二期工程強力推進,力爭年底前全部完成上線運行。二是優化完善平臺服務流程和功能。最大限度地簡化流程,提升群眾體驗感,同時進一步挖掘適合上網的審批服務事項。三是加強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不同的應用群體有針對性地推送宣傳信息,近期,我們也正在開展平臺“使用攻略”系列宣傳,通過微信、微博等渠道對群眾常用功能進行逐一詳細解讀,讓廣大群眾更好地應用平臺辦事,充分享受平臺帶來的便利和實惠。通過努力,在年底前,平臺總訪問量要超過6000萬人次,力爭到明年年底,實名注冊量達到全省總人口的40%,到那時,得有超過一千萬的吉林百姓在網上享受方便快捷服務。
主持人:相信今天聽完劉廳長的介紹后,很多還沒有注冊平臺的網友朋友們都想去關注一下,最后請劉廳長再向我們介紹一下如何關注我們平臺吧!
劉福軍:好的,各位網友可以通過在電腦端直接搜索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或者關注“吉林公安”微信公眾號,或下載“吉林公安”手機APP,通過這三種方式都可以進入我們平臺。歡迎大家注冊應用,多提寶貴意見,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使平臺能夠為吉林百姓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真正將“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打造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吉林公安知名品牌!
主持人:剛才,劉廳長就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的相關情況向廣大網友進行了全面介紹,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的訪談節目到這里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劉廳長在百忙之中參加這期節目,同時也祝愿吉林“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相關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
劉福軍:謝謝主持人,謝謝網民朋友,再見。